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妳這個媽媽是怎麼當的?
這件事發生在大約三個月前,那時我正為了軟巢腫瘤而煩惱不已。
我有四個朋友的小孩年紀都差不多,大家住的也很近,每個月我們會有三四次的play group,輪流到彼此的家裡串門子,小孩可以一起胡鬧玩耍,大人也閒話家常連絡感情交換媽媽經。
對於這樣的聚會我一直很喜歡,畢竟每天在家照顧金小子對於曾經到處旅行喜歡熱鬧的我來說,有時候難免覺得悶,但是真要放下孩子出去玩樂又覺得捨不得,play group可以說一舉兩得,孩子可以帶在身邊,也可以和朋友分享生活點滴,埋怨初為人母的辛苦,偶爾也靠背一下老公們的壞話,心裡非常慶幸這幾個朋友生小孩的時間都差不多,人生步入新的階段也不寂寞。
當然,有小孩的地方就有哭聲,髒亂,吵鬧,紛爭..... 我還以為,大家都是媽媽,應該都可以諒解。
這個聚會後來慢慢地越來越不頻繁,小孩比較大了,每個孩子的作息都發展成不一樣;有時候也因為生病擔心互相傳染所以只好取消;其中兩個媽媽也開始接一些工作的案子而漸漸忙碌..... 總總原因,大家變得很難排出時間聚在一起 。
我也還以為,每個人都和我一樣,覺得聚會減少了十分可惜。
八月時,我為了軟巢腫瘤究竟要不要開刀切除,跑遍了醫院,心裡雖然煩惱得要死,夜裡也經常失眠,並沒有告訴太多朋友,覺得每個人的生活裡都有憂慮,不需要把自己的負擔加在別人的肩上。再說,身體真有什麼事,別人也幫不上什麼忙。
有天,覺得好久沒有play group了,很想念朋友和她們的小孩,於是傳了簡訊,邀請大家這個星期找一天來家裡午餐或下午茶,大夥可以敘敘,也看看孩子們長高了多少。
其中一個朋友遲遲沒有回覆,我想她忙,也沒放在心上。
隔天電話響了,手機銀幕上顯示了她的名字。
“喂,怎麼樣?好久沒看到妳和小孩了,這幾天有空嗎?”
“嗯.... 我老實告訴妳好了,其實我一直在避免參加play group,因為每次聚會金小子都會欺負我的小孩,我覺得很不高興。”
(啊?.....)
“還有妳的教育方式我也非常不能接受.... 當然我是不應該干涉妳怎麼教妳的孩子啦,妳平時在家裡是怎麼管教他的我也沒看見,沒有資格建議妳。但是我看到的是妳只會叫他道歉,罰站也只罰一下就算了,這樣妳的小孩當然學不會,太容易放過他了嘛,處罰一定要夠嚴小孩才會記取教訓。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一定會確定他知道這是不對的,這樣教才有用嘛。”
(請問妳這不是在“建議”我怎麼管教孩子那是在幹嘛?)
“也不光是我這麼想,老實告訴妳,外面很多人都在傳,金小子真的很野蠻。”
(外面的人?誰?)
“現在這個年紀最會模仿,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被帶壞。”
(帶壞?是抽煙賭博嫖妓嗎?)
“每次金小子把我小孩弄哭我都忍氣吞聲,但是他一犯再犯,妳又一再縱容,我實在忍無可忍了。”
(他們只是一歲多的孩子哪....)
這通電話大概長達40分鐘,對方越講越激動越氣憤,到後來只差沒指著我的鼻子斥責“我真不敢相信妳這個媽媽是怎麼當的?!”
而我這個俗啦,由於處於太過震驚的狀態,拿著話筒居然什麼也沒說,只聽著她連珠炮地數落著我和金小子的不是。
掛了電話之後,我又難過又生氣。寶貝被人嫌棄成這樣,做媽的哪有不心疼的道理?更何況對方還是我以為很熟的好友!說起來我大概已經沒見這對母子有半年的時間了,我還一直以為她忙抽不出時間碰面,真的不知道她根本是避不見面!現在想起來,原來每次我約她都是一直用自己的熱臉去貼人家的冷屁股,人家已經不爽成這樣,我這個笨蛋居然毫無知覺!要不就是我神經大條到重殘的地步,要不就是對方表面功夫演得太好...... 我不斷地回想那些聚會,卻怎麼也不覺得事情有這麼嚴重,半年前我們的小孩差不多都才一歲半呀,為了搶玩具當然都會吵鬧,不過就是幼兒不講理的階段啊,做媽媽的不是應該都可以理解的嗎?而且每次我都有教訓金小子啊,要他罰站道歉不夠難道是該開打嗎?
接下來的兩天,我的情緒非常低落,除了煩惱軟巢腫瘤,朋友的責怪不斷地在腦海裡重複,我一直反省自己教育小子的方法有沒有錯,也在考慮是不是該向對方解釋我的立場。
思考了兩天,心情比較平靜以後,我決定寫一封伊媚兒,不選擇打電話的原因是覺得用講的萬一情緒激動導致言語不當,會造成更多不愉快。
信中我大概解釋了我的想法。說明我們大家都是從單身就認識的好朋友,為了小孩的事搞得不愉快實在不值得。我希望她有什麼事可以直接說出來,在心裡憋了這麼久,越累積越不開心,到頭來就變成一個大疙瘩。
對於孩子之間的紛爭我很抱歉,金小子從小就是個比較難搞的baby,脾氣很急,動作也比較粗魯,個頭又比較大,所以有時候傷到她的孩子我再慎重地道歉一次。他們還小,是非對錯都還只是模糊的概念,對於想要的玩具,也只是一味地想要自私地搶奪,雖然不對,可是在這個年紀是正常的反應,我有盡量去糾正他,也會適當的懲罰,不過每個人對於管教孩子的觀念和做法不同,也希望她可以諒解我反對體罰的教育方式。
我們都是新手媽媽,大家都在學習中,有這些朋友一起經歷人生這個特別的階段我真的覺得很幸運。我們的孩子們個性都不同,正因為如此,相處的過程中他們可以互相學習彼此的優點,我認為是很棒的一件事。不過如果她認為現階段孩子太小不講理,暫且不要玩在一起以免受傷,我也絕對尊重,畢竟我們都是母親,就算觀念不同,當然還是可以體諒媽媽保護孩子的心情。
希望這件事不會影響到我們多年的友誼。
想到她在電話裡強調“不是只有她一個人這麼想”,猶豫了一會,覺得說不定自己真的神經太大條,沒有顧及他人的感受,決定把信也一併寄給另外三個play group的朋友,說如果她們也有同感,我一併道歉,只是想提出我的想法,希望朋友心裡不要有芥蒂。
沒想到信才發出沒多久,就又接到那個朋友的電話。
“妳為甚麼把事情怪到我的頭上?變成我沒有立刻直接告訴妳是我的錯?我一直不想見面就是不想跟妳起衝突,到底還要我怎樣?!”
(咦?怎麼怒火一點也沒有平息,反而聽起來更生氣了?)
“我想妳誤會了,我的意思是我們都那麼久的朋友了,有什麼話不要放心裡,可以溝通的。”
“這種事說出來只會讓大家尷尬,不是嗎?”
(那妳為什麼還是說出來了?現在一起算總帳是有比較不尷尬嗎?)
“我只是覺得,事情沒有這麼嚴重,如果我們早點知道彼此的想法不同,就可以做一點修正,也許妳也不會這麼生氣。”
“妳覺得不嚴重,是因為被欺負的不是妳的兒子!難道要等到有人頭破血流送醫院,對妳來說才夠嚴重嗎?!”
(有沒有搞錯?他們只是一歲多的孩子哪,說的好像幫派幹架還是怎樣.....)
“而且妳為什麼要告訴其他的人,這是妳和我之間的事,幹嘛搞得人盡皆知?”
(要不是妳隱射其他人都是這麼想,我幹嘛沒事找事做?什麼都是妳在說,我難道不能解釋我的立場嗎?大家既然是朋友不能把事情說明白嗎?話私底下傳來傳去難道會比較好嗎?我也沒有把妳對我的刻薄指控字字句句地寫給大家知道,不過是說明我的想法,這樣也犯著妳?)
我的情緒還是高漲,不過經過兩天的沈澱
“妳知道是什麼時候我決定不再參加聚會嗎?最後一次我們去妳家,金小子又把我小孩弄哭了,我的孩子一直叫媽媽媽媽,我從來沒有看見他那麼害怕恐懼過!而妳,stacy,居然還在旁邊笑!妳覺得這件事好笑嗎?我可不這麼想!從那刻起,我就下定決心,再也不會到妳家了!!”
“我想妳真的誤會了,妳真的覺得我是在“嘲笑”妳的小孩被打嗎?不要說我是妳孩子的stacy阿姨,今天就算是路邊一個不認識的小孩被欺負我也不會覺得有任何好笑的地方!金小子每次跌倒,我心裡就算再擔心,只要沒有大礙,我就會笑著說沒關係啊,然後鼓勵他自己站起來。因為大人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如果我們看起來很輕鬆,孩子也會覺得跌倒或受挫沒啥大不了,拍拍屁股,下次小心就好了。同樣的道理,我也是在妳的孩子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希望他可以覺得沒什麼好哭的呀,只是小朋友一起玩而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